市县动态

达州市供销合作社拓展经营服务领域,推进综合改革转型升级

  • 时间:2019-01-15

  • 浏览:197

  • 来源:

  • 作者:达州市社

  • 字号:
  • 打印

  • 分享:

一、纵深开展土地托管服务。针对农业散小弱,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,我们从平台、技术、服务三方面发力,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径。一是打造高标准托管中心。以供销社社有企业、基层社和专合社为实施主体,按照服务半径10-15公里、服务面积5-8万亩标准,在全市建设规模适度、半径适宜、功能完备的高标准土地托管中心。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,在达川区堡子、檀木、渠县有庆建成集土地托管接待、农资农药供应、农技农机培训、粮食加工仓储、产品展示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标准土地托管服务中心3个,面积12000平方米,建成大米加工线2条,购置烘干机等大型设备17台,旋耕机、插秧机、收割机、植保无人机、运输车辆等农用机设备具750台(件),大竹县级、万源魏家、开江任市、宣汉胡家、通川东岳5个土地托管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。二是培育高素质专业队伍。以土地托管服务中心为平台,整合乡镇供销、农业、农机、水利等部门资源和社会资源,以合作制的方式,组建了农机、农技、农资、植保、劳务、收储等6大类30余支“为农专业服务队”。开展各类培训15期,培训与土地托管服务相适应的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3000余人次;参与土地托管共有持证“庄稼医生”267人,持证农机手49人,持证植保无人机飞手12人。三是开展高效率贴心服务。聚焦农民需求,制定了土地托管服务工作指南,将集中育秧、统防统治、机耕机插、机播机收、短途运输、烘干仓储、收购加工和农技培训等服务流程进行梳理规范,公示服务标准,公开服务价格,建立服务效果评价机制和保底收益机制。到2018年底,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达30万亩,服务农户10万余户,帮助被托农民亩均增收180元。 二、聚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。在农村电商发展中,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、网购网销同步推进、物流配送一体建设。一是加快供销电商平台建设。各县(市、区)供销社积极与本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合作,投入电商发展资金1330万元,引进资金2470万元,自主开发、建设运营了“达川供销商城”、“达州菜蓝子”、“开江购物网”、“通川区城乡通”、“宣汉馆”、“万源兴达农资物流网”等6个农村电商平台,市社积极培育网优电商龙头企业,并与 “供销e家”、 “云背篓”实现对接,入驻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192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,300多种农特产品实现网上交易。二是加快农村服务站点建设。依托供销系统农村经营服务网点广布优势,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,在城市和中心场镇建设配送中心18个和供销E店28家,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网点 315个、村级配送点343个、双代店24个。万源兴达农资公司投资500万元,对327个经营服务网点按照“农资物联网”要求进行技术改造,开展“互联网+农资”服务,市场覆盖率达到90%,市场占有率60%以上,及时高效为农民提供农资产品和农资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。三是加快供销物流体系建设。采取自建、合作等方式,加快构建供销体系农村电商物流体系。供销与邮政建立战略合作,分工负责,邮政负责县到乡镇、供销负责乡镇到村的双向流通,有效解决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、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瓶颈。 三、创新农村资金互助合作。积极拓展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,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,有效破解“农民融资难”。市社筹集资金200万元成立了供销合作基金,在通川、达川区、开江县、大竹县、万源市5个县(市、区)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工作,5个试点社入社社员187户,筹集股本金921.6万元,直接发放借款143笔,累计借款总额1148万元,带动社会资本2000万元投入农业生产,新建特色农产品基地4000余亩,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